电子课本网 第9页

第9页

信息发布者: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以及对详略的掌握。
☀根据给出的题干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先写的是元宵节的白天,后写的晚上,所以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第3段的“上午”、第8段的“一天快要过去了”、第17段的“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可以看出3-7段写的是元宵节的白天,9-16段写的是元宵节的晚上。
☀根据题干中的“吹糖人”“捏面人”可定位到第5、6段的“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北市口有捏面人的”,因此元宵节白天的习俗一和习俗四要分别在第3-4段、第7段寻找。
   ①根据第3-4段的“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可知,语段写了元宵节白天的第一个习俗是送麒麟,作者详细介绍了送麒麟的过程,并且对送麒麟的曲调“格炸炸”进行了重点刻画,由此这部分内容属于详写;
   ②根据第7段“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可知,语段只用了一句话来简单介绍元宵节白天的第四个习俗是抖空竹,属于略写。
☀根据题干中的“赏灯”“放花、放高升”可定位到第9-12、14-15段的“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上街去看走马灯”“孩子有自己的灯”“北市口有捏面人的”“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因此元宵节夜晚的习俗二和习俗四要分别在第13段、第16段寻找。
   ③根据第13段“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可知,语段写了元宵节晚上的第二个习俗是看围屏,作者从围屏的材料(硬木)、外型(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图案(上画工笔的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安装(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以及观赏处(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详细介绍了这一习俗,因此为详写;
   ④根据第16段“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灯笼是很好放的”可知,语段写了元宵节晚上的第四个习俗是放灯笼,作者从灯笼的材料(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放法(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给人的感觉(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这些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习俗,因此为详写。
✔故答案为:
送麒麟   详写
抖空竹   略写
看围屏   详写
放灯笼   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