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网 第83页

第83页

信息发布者: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D
“倒春寒”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是人们了解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描写春天的诗词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的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文章第2、3、4段全都采取了“总,分”的描写方式,段首给出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细致的说明。故而我国春天的特点可由第2、3、4段段首的中心句来概括,分别是:“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故答案为: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中“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赋予春天人格化的动作“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趣,A项说法正确;
   而“10℃”“北纬28°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这一系列数字的列举是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的真实性大大提高,同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推测出纬度越高的地方,春天也来得越迟,因此BC两项说法正确;
   画波浪线句子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而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对关键句子的分析和理解。
☀文章第4段先写“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然后列举了“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子,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种现象,随后给出解释,这种现象是“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由此可知,吴涛的《绝句》中描写的是“倒春寒”现象。
✔故答案为:“倒春寒”。
☞本题考查首尾段内容及作用的理解。
☀由“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可知文章的开头讲的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是人们了解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而文章的结尾写“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说明的是春天的诗词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这形成了首尾呼应,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为紧密,使主题更加突出,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提高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是人们了解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写春天的诗词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的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