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方法的理解。
☀A项,《墨梅》是一首咏物诗。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优雅风姿与诗人的傲然形象相互呼应;另一方面,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跃然纸上,仿佛扑面而来。全诗中“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气魄,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在元诗中别具特色。
B项,《观书有感》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借景喻理,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常有活水注入才能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诗人以这种自然景象比喻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的道理。
C项,《江南春》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同时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D项,《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的多变形态,其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远观和近赏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道出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有所不同,是因为身在其中。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诗人紧扣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之景的描画,深入浅出地表达哲思,故而此诗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江南春》《观书有感》《题西林壁》这三首诗都是写景诗,而《墨梅》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情,与其他三首诗表达方法不同。
✔故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