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网 第54页

第54页

信息发布者:
C
发现“鹤立鸡群”并进行研究
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2)
“拖着疲惫的身子”“晕了过去”
“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
不顾自己的身体,潜心研究,
无私奉献
神态描写
以苦为乐
“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
把研究杂交水稻看得比生命还
重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题考查了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填写合适的关联词首先需要分解句子进行分析。第一句可分解为上下两句: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前一句与后一句是呈现推论因果关系的,所以需要在括号里填入具有推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而表示推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是“既然……就……”。
☀第二句可分解为上下两句:找到它,能解决水稻杂交的难题。前一句与后一句是呈现条件关系的,所以需要在括号里填入具有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而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是“只要……就……”。
☀最后一句:天然雄性败育株长什么样?当时全世界都没有相关记载,只能靠专业判断和想象。这句话与前一句之间呈现转折关系,故而可填入带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可是”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
☀根据题干中的“找到‘野败’,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可定位到文中第8段“袁隆平的助手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这株在杂交育种方面价值更高的野生水稻被命名为‘野败’”,因此(1)(2)两个阶段的内容要在第8段之前寻找。而有关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内容是从第2段开始,我们重点阅读第2-8段。
   (1)根据第2段“1961年7月的一天,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给它取名‘鹤立鸡群’”“袁隆平反复琢磨,查找各种资料”可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一阶段是发现“鹤立鸡群”并进行研究;
   (2)根据第3、4、7段的“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指雄蕊不能发育的植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交的难题”“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二阶段是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第3-7段重点介绍了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二阶段,这一部分写得最详细,运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具体阐述袁隆平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的过程。
✔故答案为:
发现“鹤立鸡群”并进行研究
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2)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及其形象特点的分析。
☀①动作描写需要寻找描写动作的动词,如第5段中的“拖着疲惫的身子”“晕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些写出了袁隆平虽然很辛苦,但是依然坚持着想要找到天然雄性败育株,体现了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②“笑着”是神态描写,写出了袁隆平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对于自己的辛苦不以为意,表现了袁隆平以苦为乐的精神品质;
   ③语言描写需要寻找袁隆平说出的话,如第5段中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表现了袁隆平把研究杂交水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拖着疲惫的身子”“晕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
不顾自己的身体,潜心研究,无私奉献
神态描写
以苦为乐
“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
把研究杂交水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