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
☀根据题干中的“找到‘野败’,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可定位到文中第8段“袁隆平的助手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这株在杂交育种方面价值更高的野生水稻被命名为‘野败’”,因此(1)(2)两个阶段的内容要在第8段之前寻找。而有关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内容是从第2段开始,我们重点阅读第2-8段。
(1)根据第2段“1961年7月的一天,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给它取名‘鹤立鸡群’”“袁隆平反复琢磨,查找各种资料”可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一阶段是发现“鹤立鸡群”并进行研究;
(2)根据第3、4、7段的“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指雄蕊不能发育的植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交的难题”“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二阶段是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第3-7段重点介绍了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二阶段,这一部分写得最详细,运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具体阐述袁隆平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的过程。
✔故答案为:
发现“鹤立鸡群”并进行研究
寻找天然雄性败育株,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