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网 第108页

第108页

信息发布者:
食物
史书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古代一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表现出中国人
民的骨气。 
×
作文略。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文章第一段写“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是核心观点,然后对这个观点的意思进行了解释,并且列举了诸多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题干中的“文天祥宁死不屈,表现出中国人民的骨气”可定位到文章第5、6段“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题干中的“闻一多怒对敌人,宁可倒下,也不愿屈服”可定位到第9段“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因此第二个事例要重点关注第7、8段。
   由第7、8段的“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可知,这两段作者还列举了古代一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表现出中国人民的骨气。 
✔故答案为: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古代一个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表现出中国人民的骨气。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课文第7、8段的“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可知,那个穷人虽然很穷,生活贫困,但是却不吃嗟来之食,这与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意思一致,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大丈夫的骨气是贫穷困苦折磨不了,故而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写作思路的理解。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选取的三个事例主要在第5-9段,重点阅读这部分内容,根据写作内容来辨析写作思路。
   第5、6段先讲述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的故事,再以文天祥的《正气歌》引出作者对文天祥的评价,表现了文天祥身上“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赞扬文天祥的骨气;
   第7、8段先讲述了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再假设穷人吃了会怎样,以此来表现穷人身上“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最后再用一句“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直接赞美穷人的骨气;
   第9段先讲述了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的故事,再借用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闻一多英雄气概的文章来说出自己对闻一多的骨气的赞美。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作者介绍三个事例的写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先从事例说起,然后再对人物的行为做出评价。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文章第一段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是阐明了文章观点,引出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文章最后一段再次描写孟子的话对当今中国的积极意义,这是加强观点,总结全文,首尾呼应,这样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深化了论点。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
【审题】本次习作要求包含这样几个要素:1、仿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谈骨气》的写法,任选话题,写一篇习作;2、开篇提出你的观点,正文中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文末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提升。其中,第一条是对选材的要求,第二条是对写法的要求。
【立意】由审题可知,本题作文的立意方向是:仿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写一篇议论文,故而中心立意可以是:给出某个观点,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选材】题目要求是写一篇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的议论文,首先需要确定一个观点,然后围绕着这个观点来进行议论,要注意议论过程中一定要严谨,要举出事例来证明观点。比如:论点是“快乐和痛苦都是财富”,为什么说“快乐和痛苦都是财富”呢?因为快乐能让人心情愉悦,而苦难能磨砺人……
【结构】总-分-总
【语言】语句通畅,语言自然。
✔故答案为: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