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网 第16页

第16页

信息发布者:
人长久
月明
秋思
清明
重阳日
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粗糙,不便书写。 
既轻便又好用,价格便宜。
2
4
1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在积累诗歌时,需掌握理解性识记的方法,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
★根据题干中诗句的提示,直接默写出空缺的字词即可。
✎故答案为:
    1.人长久   2.月明   秋思   3.清明   4.重阳日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首先,理解词语意思:
改变:指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
◇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催促:督促;促使。
传承:传授和继承。
□传播: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其次,结合语境分析:
◇由“吸收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可知,蔡伦在此基础上,使得以前的造纸术有了新的突破,应填“改进”。
◇由“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可知,造纸术产生了正面影响,即促使社会前进,推动社会发展,应填“促进”。
◇由“这种造纸方法”可知,后世人把造纸术继承下来,应填“传承”。

✎故答案为:1.改进   2.促进   3.传承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根据文中“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有个叫蔡伦的人……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等句,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2.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3.粗糙,不便书写。 
4.既轻便又好用,价格便宜。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根据时间顺序和课文内容分析可知,最早文字的载体是龟甲和兽骨,还有青铜器。
接着,出现了竹片和木片,再下来是帛。
接下来,出现了造纸术,最初是用麻造纸,蔡伦对此进行了改进。
后来,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传到了亚洲其他国家,最终传到了欧洲。
故答案为:2 4 1 3 6 5